我就單干一年了。之前是在大公司做產品開發。感覺壓力主要來自3點,1.試錯成本,比如我一產品推了一年起來突然跟我下架,說我產品是違規品 。2.就是只要有人投訴,亞馬遜就先給你停售在說。讓你想辦法去申訴。3,就是FBA壓貨資金壓力大.特別是2020年,亞馬遜限制倉庫容量,你產品賣起來再發貨肯定是不夠時間。所以不得不租海外倉,發幾倍的貨。如果listing被關的話,那損失就很大。
大熱必死!任何行業被瘋狂炒作,從業者蜂擁而至,都是割韭菜的明確信號!
單干的壓力是巨大的,在試錯的路上,不知道離自己的期待還有多遙遠,或者可能永遠也到達不了成功的彼岸!資金的壓力,親人的不理解,旁人的閑言閑語!亞馬遜運營起來比國內的電商平臺要復雜的多,注冊公司,注冊店鋪,選品,注冊商標,發貨,每一樣都是漫長的等待。
老祖宗一句話已經總結的非常到位了,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任何一個行業的不同時期都會涌現新富,但是概率大不相同.
本人做電商10年,經歷過淘寶的紅利期,也無奈的遭到國內電商的淘汰??v觀這10年,電商圈無數朋友的發展軌跡。想做好電商難!想在電商圈里長期只吃雞不挨打更是難比登天!
壓力?跟賣、廣告、轉化、流量、訂單、入倉、工廠訂單、人員成本、辦公成本、市場分析、產品升級……這些每天醒來我都要問自己,亞馬遜值不值得我花時間去做。
亞馬遜就沒其它模式可以選擇了嗎?每天伴著這些數據入睡,伴著這些內容醒來。很多瞬間,我都想把店鋪關掉。我覺得FBA不適合我,我就想做一條沒啥上進心的咸魚,少花一點精力,依靠亞馬遜賺個小錢,結果FBA這個坑壓的我很難喘息,所以后來我接觸了自發貨,亞馬遜的另外一種模式,我也不去備庫存,廣告也是隨心開開,但是產品,標題,圖片我都花了時間去編輯,在產品上,對運營的品類和市場情況也做了深入的分析,我在寧波,寧波有一些電氣類的工廠資源,所以我在做自發貨的時候深入的分析了電氣類產品在歐美日市場情況,發現美國市場偏向飽和,但是歐洲和日本市場的賣家相對較少,所以我在做自發貨的時候就重點針對這兩個市場,歐洲和日本。
日本有個很好的優勢就是距離近,包裹配送也很快,然后客戶素質也挺好的,所以當初在市場分析的時候以為歐洲會較受歡迎,但是沒想到日本反而銷量更好。而且因為距離近,回款也相對較快,后來出單比較好的產品,我聯系了工廠,小批量的訂貨,然后讓工廠給我發貨,價格也比去購物平臺拿貨更便宜一些,成本低了價格也有一點點優勢。
自發貨肯定會有人問發貨怎么解決, 其實沒那么難,目前開通亞馬遜的國家都有專線物流,你可以去找這類的物流,或者你也可以找市面上現成的國際物流中專服務,挺方便的,發貨啥也不用管,每天接接單,下下單就行了,符合我當初對自己的咸魚設定,小賺一些,混混日子。這是我的11月訂單數據。歡迎咸魚交流
亞馬遜電商運營是一個大學問。當然,這與出來單干與否并沒太大關系。產品選對了,單干也能賺到錢,而公司化的亞馬遜運營,各方面成本是個無底洞,而一款失敗的產品,通常也是花了好幾萬本錢進去的。
現如今,新手進入亞馬遜這行勝算不大,我自己是個老手,早期做自發貨賺了點錢,雖然不多,但也為后來開展FBA打下了基礎。我是自己單干的,通常一個店鋪只做兩三款產品,需要的資金在十萬左右。那么有業績就沒壓力嗎?其實,壓力來自于資金上,也就是墊資。一款產品要成功打造,得經過發貨至美國fba倉庫,刷單,然后連續大批量地開廣告。每一個環節都是很燒錢的,當然,到中間如果錢燒不動了,那就相當麻煩,產品也沒做起來,一款產品就算虧本了。所以,做亞馬遜要準備充足的運營資金。單單這一點,就把很多新手pk掉了,高門檻,也是高風險。
我自己現在也只能小賺一些,還是建立在老品夠給力的情況下,新品打造越來越困難了。
亞馬遜紅利時期早就過去,能夠堅持的,都是一些有一定基礎的。當然,如果你有充足的資金,在有高人提攜的情況下,還是可以進軍亞馬遜的。
一家之言,亞馬遜老手,歡迎討論!
首先,方向上跨境是趨勢,是以前外貿生意的升級迭代,以及疫情的催化劑,各跨境電商在本年度都得到飛速的發展。
但任何行業一旦一堆人一窩蜂涌入,培訓機構滿天飛的時候,更加需謹慎加入。因為紅海市場中拼的是好的定制化個性產品優勢及服務
前期投入交學費吧,至少半年了解,一年之內要堅持,收入肯定不如你打工
壓力是肯定的,任何行業都有壓力,有競爭就有壓力,就看你有沒有迎難而上,無論哪個行業,都有從初創到飽和階段,而這個過程就是割韭菜的過程,看你是收割的那個還是被割的那個,前者是勇往直前,不斷試錯,不斷驗證從而達到創新,后者是半途而廢,不思進取,被狠狠的拍在沙灘上。
一個認識五年的朋友!16年認識的時候在寶安,他剛入行亞馬遜做運營,他們公司也是剛從武漢搬來深圳,加他一起四個人,月銷售額也就三萬美元,自從他加入后,看他天天自愿加班,研究亞馬遜,三個月后把他管的一個店鋪銷售額從三千美元一個月做到一萬八一個月,當時他們公司有一批庫存要清,又是在他的手上三個月搞清楚,而且還盤活了這個產品,成了熱銷主推產品!老板看是個人才就以合股的名義把他留住穩住,他的業績也是全公司最好,占公司一半,到19年他們搬去坂田了,因為之前老板說合股的時候他投入了10萬,但是這幾年公司業績也越來越好,而每年都沒有分利潤,所以他就有了自己單干的想法,然后到20年五一后就徹底出來單干了,偶爾去他那邊,原來他是租的一房一廳做,每天也是忙的凌晨一點兩點的,頭發發際線明顯后移了,上周去他那,現在租了一個40平米的辦公室,叫上了他同學一起搞了,現在雖然兩個人做,但是壓力還是很大,最近又為資金發愁,因為現在亞馬遜慢慢成為了一個重資產的行檔了…………
很感謝你的這個問題,一下子點醒了我。前幾天剛有朋友聯系我,想和我一起做亞馬遜。最近一兩年跨境電商很火爆,她的一個前同事據說已經發財了,聽著我腦門一熱,多少有點心動,準備見面細聊。
看到你的問題,我也看了下面的回答,頓時讓我清醒了點。身邊不乏有做跨境的朋友,好幾個平臺都有,有賺有賠的,時間長短不一。不僅如此,近一兩年涌入跨境電商的一大批,有位朋友說的很對,當所有人都看到時紅利的時候就是割韭菜的時候了。
提到壓力,最主要還得資金安全的問題。有個朋友的賬戶被封了,奮斗了好幾年的錢就這樣被凍結了,你說壓力大不?如果有好的運營,產品又好,那倒是可以一拼 如果沒有就慎重了,我也要好好考慮一下朋友的提議了。
就算壓力大,我還是想單干。在公司里面以目標為導向的提成方案實在讓人心累。連續幾個月業績在增長,但目標定的也是一個月比一個月高,定目標本身就很主觀,只要沒達成目標就沒有提成,哪怕就差一點也沒有提成。并不是說業績少,要是少不拿提成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業績并不少,要是按公司的提成比例算提成,能和底薪一樣多,一直拿不到提成一直在追趕目標,一直覺得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一直又迫于生活壓力,所以會一直有想單干的念頭,尤其是當對于做亞馬遜的整個過程,而且對能力有信心的時候,只是創業的資金不夠,這實在讓人難受。
真是沒地方去說??!之前看了某些大咖的視頻,說想做亞馬遜就得耐得住寂寞,還真是,沒有經驗的小白就得學會笨鳥先飛,隔行如隔山。